“書香伴我迎新春”—青島為明學校初中部主題散學典禮精彩落幕
2016年1月22日上午,青島為明學校初中部“書香伴我迎新春”主題散學典禮在報告廳成功舉辦。
20日期末考試結束,只余下21日集中排練一次,能在如此倉促的時間里如期推出這場典禮,得益于學部的統(tǒng)籌規(guī)劃;得益于王彪老師、李淑艷老師、王蓉老師于百忙之中多次見縫插針式的辛苦排練;得益于王翰老師抱病撰寫出禮儀展示文案并及時遴選、訓練學生??傊?,在這個團隊里,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大家合力為本學期畫上了一個完滿的句號。
(一)
典禮的第一個節(jié)目是由學生獻上的管弦樂器合奏。雖說曲目旋律簡單,水平不過業(yè)余,但孩子們認真莊重地吹奏出每一個音符;點點音符如翻飛的蝴蝶飛舞在報告廳里,織成一種真摯青澀的音樂氛圍。青島為明學校注重音樂教育,開設了多門樂器選修課,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樂器,在特聘專門人才的指導下正規(guī)學習樂理,研習演奏技巧。
青島為明學校的音樂教育,并非嘩眾取寵的跟風附和,亦非華而不實的面子工程,更非要求學生達到什么專業(yè)水準,而是我校在古代文化智慧的感召下,推行的一種特色德育?!稑酚洝酚醒裕?ldquo;故樂之隆,非極音也。食饗之禮,非致味也。……是故先王之制禮樂也,非以極口腹耳目之欲也,將以教民平好惡而反人道之正也。”可見,古代的禮樂教化,并非為滿足“口腹耳目之欲”或培養(yǎng)專門人才,而是讓學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優(yōu)化心靈,“平好惡”以避免趨于極端,“返正道”以追尋中庸之德。因此《樂記》中說;“樂者樂也。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以道制欲,則樂而不亂;以欲忘道,則惑而不樂。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廣樂以成其教,……是故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和順積中而英華發(fā)外,唯樂不可以為偽。”關鍵是“樂不可以為偽”,因為俗樂中聽不出“陽春白雪”,雅樂則難取悅“下里巴人”,音樂不會說謊。因此,為明的的音樂教化是君子之教,聆聽并演奏古今中外源于高尚、高貴之情而譜成的“雅樂”,絕不涉獵如今令俗人浮躁忘情的“哥哥妹妹”之流的俚俗之曲。優(yōu)美的雅樂具有凈化心靈,提升審美品位的獨特價值,一旦學生在音樂的潛移默化中得以身心歸正,則多了份恬靜,少了份浮躁,行為處事必然漸漸合乎禮儀;道德素質也將集腋成裘,漸入佳境。正如《樂記》所言:“知樂則幾于禮矣。禮樂皆得,謂之有德。德者得也。”相信學生在這樣的音樂教化中研習、思考,必將有所“得”。
典禮中,劉蘆瑩老師的形體課成果也得以展示。清純靚麗的的美少女們登上舞臺,隨輕松歡快的音樂翩翩而舞,一肌一容,隨未盡態(tài)極妍,但洋溢其間的青春活力卻蘊含著洗凈鉛華之美;一步一式,難匹楊柳輕揚,但滲透其間的少女風致卻輻射出自然坦蕩之真。我們還需要進步,但相比昨天,我們已于舉手投足間平添了一份優(yōu)雅。
小升初2班徐鯤鵬、蔡尚尚等同學為《家有兒女》片段配音,看!他們完全融入了劇情,字正腔圓,情感到位,閉上眼睛,仿佛報告廳里正播放著原劇。這是李若閣老師“播音與主持”課成果的一點點展示,雖說只是“一點點”,但足以“嘗一臠肉,而知一鑊之美味,一鼎之精調”了。
(二)
由王翰老師改編并主持的“為明鄉(xiāng)飲酒禮”是典禮的“重頭”。小升初1班宋雨佳同學一曲《禮儀之邦》拉開了禮儀展示的序幕,王翰老師身著古代禮官服飾軒昂登臺,宣讀《禮官致辭》:
“……為明之教,言教以高其分,禮教以厚其仁,樂教以聰其心,畫教以精其目,體育以強其魄;閱讀以廣其識。噫吁戲,此乃君子之鄉(xiāng),禮義之鄉(xiāng),誦讀之鄉(xiāng);非散儒之鄉(xiāng),貨殖之鄉(xiāng),樗櫟之無何有之鄉(xiāng)也!既為禮義之鄉(xiāng),當有鄉(xiāng)之禮儀,其名曰:為明鄉(xiāng)飲酒禮……”
宣讀完畢,禮官邀請由小升初1班王中平、段晶晶扮演的“兩司正”上臺,共同介紹“為明鄉(xiāng)飲酒禮”的來由:“鄉(xiāng)飲酒禮,姬周敬賢尊老之禮也。時諸侯設鄉(xiāng)學,學子入學,三年乃成。斯時,鄉(xiāng)大夫與耆老公推學子之賢能者以佐公侯,其最賢者曰“賓”,次賢者曰“介”,再賢者三人,曰“眾賓”。遴選既畢,鄉(xiāng)大夫率兩司正宴饗群賢以示禮敬,斯為鄉(xiāng)飲酒禮之重頭。后世諸朝,皆以鄉(xiāng)飲酒禮行教化,唯時日、禮制有別耳。唐之鄉(xiāng)飲酒禮,一年一行于州縣試畢。為明之鄉(xiāng)飲酒禮,用周之禮數而減其繁縟,順唐之時制于考試之后,以獎掖師生,褒揚先進,彰書香之奇魅,襄為明之教化。”
禮儀展示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賢能之敬”。“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隨著禮官一聲吟誦,由王靖涵、祝文靜、陳昱臻等五位同學扮演的“賢能”登臺揖禮,而后按禮官的安排,站到《儀禮》中記載的指定位置。禮官請上賈雯棋、李時雨兩位同學,端著古色古香的酒爵為“賢者”敬玄酒。所謂玄酒,就是清水,周朝初創(chuàng)制定禮制之時,考慮到商朝因濫飲而失國,故規(guī)定在禮儀大典中備辦玄酒,以為警示。后來,玄酒被賦予“雖則淡洌,君子之味。明水之尚,貴于五味”的象征意義,用于禮敬賢者。敬酒之后,司正呼喚臺下的“賢能”,也就是十位三好學生上臺接受了表彰。
禮儀展示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書簡之敬”。周朝“鄉(xiāng)飲酒禮”中有隆重的祭祀先祖活動,改編者保留了這一環(huán)節(jié),改為向書籍致祭,扣緊“書香伴我迎新春”這個典禮主題。禮官宣讀:“天地玄黃,百草其芳。隆冬時至,一眼蒼涼。人之屹立,傲雪經霜。君子之室,不泯書香。煩請賢能獻書,以為祭品。為明書禮,祭拜國魂。”“賢能”們逐個奉上“祭品”。“賢者”王靖涵獻上《莊子》,并朗讀書之要詣:“鯤鵬展翅,天地逍遙;夢蝶栩栩,物我兩忘。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攖寧境界,可以逾越乎生死。軒轅奏樂,行五德而應自然;望洋興嘆,謹大道而反其真。”而后,其他人按照王靖涵的方式,獻上《孟子》、《墨子》、《史記》、《道德經》。“獻禮”完畢,司正段晶晶有請家長登臺贈書,學子代表登臺領受。最后,禮官在大屏幕上公布了寒假書單,并吟誦:“春花爭艷,香飄一時;詩禮傳家,永世芳馨。為明書單,奇香眷顧。新春讀書,開年不俗。請學子寒假照單讀書,莫負新春!”
禮儀展示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長者之敬”。司正王中平宣布:“我校初中,已露崢嶸。班級特色,和而不同。班任辛苦,鼎力推行。勞苦功高,長者可敬!請長者上臺,受拜飲酒,以示禮敬!”七位班主任魚貫上臺,接受敬酒,并各自宣告其班級特色。而后,司正段晶晶宣布:“更有長者,苦心經營。篳路藍縷,莫辭伶俜。一年半載,托舉為明。經風經雨,闊步前行。新春將至,初暾融融。把酒頌贊,開拓之功。請‘小升初合唱團’獻上《為明新春禮頌》。”六年級全體同學上場,傾情吟唱由王翰老師作詞、作曲,王彪老師編曲、鋼琴伴奏的原創(chuàng)歌曲《為明新春禮頌》,以此歌頌雷麗霞校長、韓文校長以及教師的創(chuàng)業(yè)之功。
到此,“為明鄉(xiāng)飲酒禮”結束。
《禮記》中言:“樂也者,動于內者也;禮也者,動于外者也。樂極和,禮極順,內和而外順。”本次初中部散學典禮以音樂合奏起首,以禮儀展示結束,包含“內和而外順”的“禮樂教化”意味。
(三)
雷麗霞校長和往常一樣,做了熱情洋溢的即興演講。她祝賀初中部散學典禮成功舉辦,肯定了“為明鄉(xiāng)飲酒禮”的創(chuàng)意;希望將“國學禮儀展示”活動打造成青島為明學校的特色。中國儒家文化強調“禮”、“仁”一體,這就要求青島為明學校的國學教育也當如此。因此,除了外在的禮儀展示活動,我們還在開發(fā)系統(tǒng)的國學理念課程。課程立足人本,直擊學生心靈,力求使“禮”、“仁”互為表里,激發(fā)文化活力。
古代的禮儀活動往往詩、樂、舞結合,既是一種教化活動,也是一種藝術活動。據史料記載:除了詩歌和音樂,先秦貴族青年還接受舞蹈教育?!稑酚洝分姓f:“故聽其雅、頌之聲,志意得廣焉;執(zhí)其干戚,習其俯仰屈伸,容貌得莊焉;行其綴兆,要其節(jié)奏,行列得正焉,進退得齊焉。”這里的“執(zhí)其干戚(斧鉞),習其俯仰屈伸;行其綴兆(隊列位置),要其節(jié)奏”便是舞蹈教育,目的是為培養(yǎng)“容貌得莊焉,行列得正焉,進退得齊焉”的團隊精神。然而僅僅是“團隊精神”嗎?這里的“容貌得莊焉”還暗含著一種更重要的精神——敬畏。禮儀的精髓便是敬畏之心,禮敬先祖、禮敬神祗、禮敬人杰,然而,人們所禮敬的,其實是附著在他們身上的那些令人足以敬畏的人本價值。禮儀和文學一樣,也要“立像以盡意”——通過詩、樂、舞結合的藝術形式締造氛圍,這是“立像”;借以凈化人心,表達對所信奉的人本價值的敬畏之心,這是“盡意”。
現(xiàn)代人拜金之心有余,而敬畏之心不足。即便有所敬畏,也是敬畏權威,敬畏領導,敬畏實惠,鮮有家國之敬,生民之畏,和對民族文化精神的真正關注?!盾髯印分姓f:“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 意思是:古人學習是自身道德修養(yǎng)的需求,現(xiàn)在的人學習則只是為了炫耀于人。君子學習是為了完善自我,小人學習是為了嘩眾取寵,將學問當作家禽、小牛之類的禮物去討人好評。不是嗎?我們今天很多人讀碩士,攻博士,最終目的也就是換取一紙文憑,當做獲得好評,找個工作的“禽犢之獻”。針對這個問題,荀子在《勸學篇》里解釋得很好——“故隆禮,雖未明,法士也;不隆禮,雖察辯,散儒也!”可見,“隆禮”,即真正的禮儀教育相當重要。因此,為明的禮儀展示活動,是營造高尚氛圍,培養(yǎng)觀者敬畏之心的展示活動,是弘揚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展示活動。也只有在雷麗霞女士主持的青島為明學校,才能生根發(fā)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