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才會望遠—青島為明學校小學部語文教師系列培訓北京行
近日,北京語文現(xiàn)代化研究會第四屆年會在北京小學豐臺萬年花城分校隆重舉行。來自全國各為明實體學校的優(yōu)秀骨干教師參加會議。作為為明獨立品牌一直致力于科研興校的青島為明學校,也分別派出骨干力量參會學習。小學部語文組曲秋、張雪蓮、孫晶、李白玉老師在科研督導處孫玉強主任的帶領(lǐng)下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學習培訓。
培訓期間,教師們分別走進清華附小和中關(guān)村一小參觀學習,與前來參加培訓的各實體學校骨干教師一起聆聽優(yōu)秀學校領(lǐng)先的辦學理念,感受底蘊深厚的校園文化;與專家、名師零距離接觸,醍醐灌頂,收獲頗多;在分享兄弟學校老師的教學研究成果時,也給自己帶來啟示和觸動。
清華附小作為百年名校,幾代人的努力,奠定了清華附小深厚的文化底蘊,無論是古典的建筑風格,還是古樸的裝飾裝潢,亦或是古色古香的陳列,連走廊的書架,大樹上飄飛的繪本封面,都顯出了清華人的追求,無不滲透著“成志教育”的初衷。
中關(guān)村一小,一座被向日葵包裹的學校。借助于周邊良好的環(huán)境,以及各大研究院家長資源,中關(guān)村一小的校園里處處顯示出濃厚的科技氛圍,大廳里處處陳列著孩子們的手工作品,稚嫩而又新奇。樓頂?shù)奶炫_被充分利用,有的作為足球場,有的開辟為農(nóng)莊,農(nóng)莊里大棚、燈光、營養(yǎng)液一應俱全。樓道里貼滿了孩子們自己創(chuàng)作的“微社團”海報。
北京市基礎教育科學院小學語文教研室主任、特級教師張立軍執(zhí)教的《釣魚的啟示》和《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通過“寫了什么”“為什么這么寫”“怎么寫的”三個問題,成功使得學生走入文本,了解內(nèi)容,又走出文本,學會表達方法,并且巧妙的通過一句名言,讓學生將內(nèi)容情節(jié)成功轉(zhuǎn)化為優(yōu)雅的表達。
還有聆聽了王玲湘老師的群文閱讀課《朝花夕拾》后,我們發(fā)現(xiàn),原來魯迅先生沉重的寫作風格,也可以讓孩子們覺得好玩,從好玩講開去,進而發(fā)現(xiàn)魯迅先生的良苦用心以及個中深意,真正激發(fā)了孩子們的閱讀欲望,也使得閱讀變得不盲目。
在仰慕大師之余不禁使我們思考,我們和名師究竟差在哪里?文本細讀的功底,它不僅僅是吃透文本,還是語文老師提升整體素質(zhì),提升專業(yè)精神境界的的一個重要通道,只有把文本細讀和專業(yè)成長整合在一起,我們前方的道路才會寬闊和敞亮。也許自己欠缺的正是這份整合,應把過程中的所思、所想再深刻些,并隨時記錄下來,在思考中成長,在積累中豐厚。
清華附小:兒童站在學校的正中央?;趦和l(fā)展的五大核心素養(yǎng)“身心健康、樂于學習、審美雅趣、學會改變、天下情懷”,通過 “1+X課程”,實現(xiàn)完整人格的成志教育。在王玲湘的報告中多次出現(xiàn),可以看出在專家的心中早已建立起“大”語文的視野,它指向提升兒童生命質(zhì)量的高度。他們在課堂上尊重兒童的獨特感受,張揚個性,提高孩子們的參與意識,他們的課堂活潑、和諧、豐富而富有激發(fā)性。
名師身上散發(fā)著無窮的人格魅力,他們聰慧、堅毅、幽默、活潑。他們已然不把教學當成一份職業(yè),而是將它當做自己的事業(yè)和信仰。他們已然不只是一名教育者,他們還是學習者和閱讀者。他們閱讀經(jīng)典,底蘊豐厚;他們閱讀社會,積淀感悟;他們閱讀兒童,了解兒童,點燃兒童;他們飽讀詩書,不斷提升自我。
登高才能望遠,不就是這個道理嗎?
曹文軒,中國著名兒童文學家,安徒生童話獎獲得者,他為我們做了“兒童文學和小學語文教育”的報告。讓我們明白了兒童文學成為小學語文主要群落的合理性,因為孩子們與生俱來的天性,可以說兒童文學是為他們量身定做的,反映他們生活的文字。兒童文學的宗旨和語文教學的目的高度契合,它為人類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礎,培養(yǎng)審美能力和道德觀。繪本是重要的文本資源,它是文學和藝術(shù)相結(jié)合的東西,打造兒童精神底子的大善、大智慧。繪本還是一種離哲學最近的藝術(shù)文學門類。這更堅定了我們學校小學語文組在自己研發(fā)語文課程中所做的嘗試與探索。
記下青磚墻上清華附小人的愿望,讓我們一起共勉:我們努力,讓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能充滿教育的智慧與歡快的笑聲;我們努力,讓學生的每一個時刻都能享受學習的收獲與成長的樂趣;我們努力,讓教師的每一天工作都能體會職場的幸福與專業(yè)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