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為明學校小學語文教研組評優(yōu)課回望:麥月耘田 喜望豐收
沒有三月的微寒,沒有五月的燥熱,四月是一個繁花盛開、百花齊放的季節(jié)。在這個回暖的麥月,語文組全體老師展開了新一輪的評優(yōu)課暨名師模仿課?;顒尤?,老師們精心準備,認真上課,及時聽課,加班評課,給出中肯建議,互相學習,互助提高,展現了語文教研組獨立、協(xié)作、和諧、共進的團隊作風。
101班的王清杰老師選取了一年級語文主題閱讀叢書中的一篇小故事《馬莎長大了》。開始先讓孩子們自己登臺講關于之前一直在講的一部古典名著《山海經》。然后導入這個小故事,先用有感情的朗讀,伴著音樂將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故事當中。之后以和老師比賽的形式,進行朗讀比賽,再讓孩子們自己找到喜歡的好詞進行積累。在讀、閱、寫等環(huán)節(jié)結束后,又引導孩子閱讀另外一篇小故事,上臺展示復述。整堂課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
102班徐彤老師的課《小松樹和大松樹》,整堂課以“朗讀”為主,從讀詞、讀句到讀文,達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效果。讓孩子們在讀中感悟,從文本中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有所理解的基礎上表演,以表演再次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體現了低年級教學的特點。
103班孫晶老師的字源字理識字課引用甲骨文和象形字的識字方法來展開教學。孫老師把每個字都畫出了它的原型,講明了出處,再現了漢字的來源,學生們看字猜字,教學中,調動起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方法新穎有趣。特別是課前導入部分,通過優(yōu)雅的古典樂曲,伴著老師對漢字的解讀,將課堂帶入濃厚的漢字文化意境里。
104班的陳亞老師模仿的是小語教育名家竇桂梅老師的《落葉》一課。在備課時,她反復看視頻,看教案,做課件,向組長張老師請教,精心準備課文及拓展閱讀的文章、生字卡片,練習簡筆畫,可謂是做足了課前的準備。課堂上,陳老師一直用自己的熱情來啟發(fā)喚醒孩子們的表達欲望,并且自己扮演小落葉,通過和孩子們一起表演的方式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情感。
105班的王曉燕老師帶來一篇生動的課文《水滴的旅行》。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出示小水滴旅行的視頻,通過水滴的可愛形象,吸引了孩子的目光,緊接著,從課文的生字寶寶和段落入手,讓孩子當小老師,帶領著全班孩子學習字詞,很好的發(fā)揮了學生在課堂的主體作用,達到了預想的效果。
201班的于清老師《學棋》一課,打破了常規(guī)的順序教學,將課文第三自然段提到第二自然段前學習。這樣將結果擺在前面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為什么兩個學生同時學習一個學生能成為出色的棋手,而另一個學生卻沒有多大的長進呢?讓學生進行圖文對照明白由于兩個孩子學習態(tài)度的不同而導致學習結果不同,學生在進行了聽、說、讀、劃的基礎上明白了學習要專心致志的道理,練習的層次由淺入深,面向全體學生。
《臺灣的蝴蝶谷》是一篇充滿童趣、意境很美的課文。202班的張雪蓮老師結合本課設計了一堂寫字教學課,先通過闖關的形式來復習已經學習過的識字和課文內容,再用通過字形理解字義的方法進行寫字指導,選出三個不同結構的字,用字源字理方法學習字義,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記憶生字。在指導學生書寫上通過展示互評的方式,調動學生認真寫字的積極性。
二年級的王陽陽老師帶來一堂識字課?!蹲R字八》主要是對偏旁“鳥”“隹”“月”的認識與理解,王老師采用認識這三個偏旁古體字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偏旁的含義,讓學生理解文中詞語,更好地記憶。為了能夠利用字理識字的方法,讓孩子們通過觀察認識古文字更好地理解三個偏旁的含義,課前王老師查閱資料,觀看名師的授課視頻,結合班級學生特點不斷修改,反復練習。正是這樣精心的準備讓我們欣喜地看到孩子們在課堂上滿滿的收獲。
三年級的賈若軍老師選擇了課本中的《水上飛機》一課,進行閱讀課的展示與探究。她借助簡筆畫引導學生用“究竟”“漸漸”進行說話訓練,拓展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通過指導小組合作朗讀小海鷗與水上飛機的對話,讓學生了解水上飛機的廣泛用途,了解小海鷗和水上飛機這兩個童話人物的內心活動。“讀出意思來”,讀出“童趣”來,恰當地將科學童話的科學性和趣味性有機結合到了一起。并通過拓展同類文章《果園機器人》,進行了學法的遷移訓練。
四年級的李白玉老師,以“植物和綠洲”為線索,將《沙漠中的綠洲》和《云雀的心愿》兩篇課文串成一條線,展現了一節(jié)1+1模式的語文課。在這節(jié)課上,李老師用兩個問題串起兩篇課文,孩子們也圍繞這兩個問題展開了自學和討論。在說話訓練環(huán)節(jié),李老師將原本的“可以……也可以……”句型,結合課文內容,提高難度,變?yōu)橛?ldquo;可以……也可以……還可以……甚至可以……”說一段話。為了讓學生有話可說,李老師別具一格,不是讓孩子們一頭霧水把時間浪費在找答案上,而是將學生思考出的“森林的作用”展示出來供學生選擇。白玉老師認為:說話練習的重點是要進行練習,不是為了考倒孩子。
本冊四年級教材的第20課《古詩兩首》——《池上》和《小兒垂釣》,都描寫了“小兒”調皮快樂的生活趣事。詩人準確捕捉“小兒”瞬間的動作、心情,并通過簡煉的細節(jié)描寫,準確地勾勒出生動爛漫的“小兒”采蓮圖、垂釣圖。體驗詩中的情趣,感受古詩傳達的清新之美,是四年級李紅青老師在教學中突破的難點和重點。在本課的教學中,李老師學習借鑒我校中學部正在實施的6+1教學模式,首先借助圖文并茂加配樂的多媒體課件展示還原生活,引導學生走進“小兒”的世界,然后借助導學案自學的輔助,再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在生生交流匯報和反復誦讀表演中解詩題、知作者、抓字眼、明詩意、多誦讀、悟詩情、拓展練,全面深入地感悟理解詩歌所要表達的是想感情,又給學生提供了展示個性的機會和場所。而且還拓展背誦了與本課相關聯的《小池》、《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村居》、《所見》、《宿新市徐公店》等5首詩。
五年級管曉艷老師的主題閱讀教學選取了《望月》這篇散文,以優(yōu)美而又充滿童趣意味的語言,描述了美麗的月色下作者和小外甥對詩以及對月亮的想象。在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中,管老師按照“江中月”“詩中月”“幻中月”的順序將全文串成一條清晰的思路,同時,在“詩中月”環(huán)節(jié),對含有“月”字的詩歌進行了拓展,引領孩子們領略了更多古詩詞中月亮這一意象所代表的感情。全文的教授中,都抓住了小外甥和“我”對話時的神態(tài)、動作描寫,通過分析與模仿說話、寫話,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與表達能力,重視了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
301班的張維桐老師,做為語文教研組長,挑戰(zhàn)了最難講的作文課。在這堂主題為《我發(fā)現……》的習作教學中,張老師首先引導孩子們用“發(fā)現”練習說話,然后結合教師自己發(fā)現汽車輪轂的形狀不同、發(fā)現小貓腳底下藏著的小秘密這兩個真實的生活案例,引導孩子們想像:張老師是如何發(fā)現的?并講述發(fā)現的過程。最后帶領著孩子們賞析了下水文《我發(fā)現了小貓腳底的秘密》。在此基礎上,啟發(fā)孩子們說一說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發(fā)現及發(fā)現的經過。在孩子們動筆之前,張老師又以“加油站”的形式,給孩子們推薦了一些與主題內容相關的好詞好句、經典名言,來輔助成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是習作課的一種常見形式,張老師通過課堂啟發(fā),喚醒學生記憶,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興趣,并通過新舊知識的再現,為學生寫作豐富材料。這堂寫作課,給老師們帶來了許多思考與探索。
正如我們的一位年青教師所說:每一次課堂實踐都是一次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好機會。每一次課堂教研活動都會讓老師們在精心的準備中,在課堂的實踐中,在同事間的聽課評課中,互相學習收獲更多,成長更多。特別是雷麗霞校長、孫玉強校長助理、郭長華主任的每次親臨課堂聽課指導,都給了老師們莫大的鼓舞和指導。
高效的課堂,打磨的課堂,歷練的課堂。在課堂的打磨與歷練中不斷成長,我們努力的腳步從未停歇!一路走來,讓我們共同成長在為明,收獲在為明,播撒在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