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為明學校小學部成功舉辦“國學開學典禮”:植根文化沃土 綻放禮儀之華
青島為明學校,致力于打造優(yōu)質的基礎教育,三年來苦心經營,成績斐然。雷麗霞校長高度重視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設立了青少年國學院,投入優(yōu)質資源,研討文化經典,打造特色課程,培養(yǎng)具有中國靈魂和世界眼光的現(xiàn)代人。9月8日隆重推出的“小學國學開學典禮”,便是對具有為明特色的國學教育的一次有益探索。
據(jù)文獻記載:古代的“入學禮”,是與“成人禮”、“婚禮”、“葬禮”并稱的“人生四大禮儀”。“成人禮”、“婚禮”、“葬禮”的詳細程序皆于《儀禮》中保留,而“入學禮”則近乎亡佚,僅散見于古籍只言片語之中。本次“開學典禮”,便是依據(jù)這些“只言片語”;從《禮記》等經典著作中查閱資料,體悟古代優(yōu)秀的教育精神和禮儀精神,漸漸推演、拓展而成的。
一、擊鼓破蒙
《禮記·學記》中有“入學鼓篋,遜其業(yè)也”的記載,這里的“鼓”與“篋”都是“名詞動用”,意為“擊鼓”、“開箱”。可見古代的開學典禮,教師擊鼓召集蒙童,而后打開書箱,將書簡(課本)授予學生,借此培育學生尊師重道的意識。我校開學禮中的“入學擊鼓,其聲咚咚。童子畢至,六歲破蒙……可開箱柜,受之簡書。學路艱辛,莫辭勞苦”等禮詞,便是據(jù)此寫成的。擊鼓原本是古代軍隊召集士兵的方式,從“入學擊鼓”這一細節(jié)可知:我國早期的教育具有濃厚的軍事色彩?!睹献?middot;滕文公》中載:“校者,教也;序者,射也。”這里的“教”指的是軍事操練,“射”則指箭術培訓;從古至今,從教者皆被稱為“師”,而“師”在那個時代恰是對職業(yè)軍官的稱謂。春秋之際,教育漸漸普及民間,軍事色彩日趨淡化,但作為一種勵志方式,“入學擊鼓”被一代代保留下來,成為重要的入學禮儀。今日,為明重拾擊鼓禮,旨在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激勵學子尊師重道,刻苦學習。
《大戴禮記》中載:“古者年八歲而出就外舍,學小藝焉,履小節(jié)焉。”說明古代蒙童是八歲入學,學習的內容是“小藝”、“小節(jié)”,目的是引導蒙童修心養(yǎng)性,知禮塑德,正如朱熹所說:“方其幼也,不習之于小學,則無以收其心,養(yǎng)其德性。”如此看來,我校倡導的“32個細節(jié)”教育,正與此契合。我校“開學禮”中設置了“入學測試”環(huán)節(jié),目的是以此弘揚古代的禮儀精神。《禮記》(《小戴禮記》)中,特別是《少儀》篇中,記錄了諸多古代“小節(jié)”,至今仍有借鑒意義。然古代蒙童入學時,究竟有沒有什么測試環(huán)節(jié)?不得而知。
古代入學禮中沒有“明燭之禮”,這是青島為明學校自創(chuàng)的。學子入學稱“破蒙”;我校校名為“為明”,故將“明燭”這一意象植入“開學禮”與“畢業(yè)禮”之中,寄意一盞燭光擊碎黑暗,點點燭光燃盡蒙昧,學子走向光明的人生;為明的優(yōu)秀教學理念可薪火相傳,遍播四海。正如清代的鏢師路過民風彪悍的滄州地界時不能隨意放肆,為明在“孔孟之鄉(xiāng)”山東辦學也當有所敬畏,所以“開學禮”中省去了“日月為明,光耀前程。明燭盞盞,天下傳燈”幾句,這也算是一種禮儀精神吧!
二、正身凈心
《禮記·樂記》中載:“禮也者,理也;樂也者,節(jié)也。君子無理不動,無節(jié)不作。”古代禮儀全程皆有音樂伴和的,故我校開學典禮各章節(jié),亦以雅樂渲染,締造“禮樂教化”之雍雅氛圍。古人言:“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琴”在古代與“禁”互通,表收斂之義,故而“君子無故不去琴瑟”,以求時時平心靜氣,不染凡俗。《論語·侍坐篇》中載:孔子要曾皙發(fā)言時,曾皙有“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的動作,便是“君子無故不去琴瑟”的明證。本章以古琴清音貫穿始終,古琴教師于小斐演奏的《陽關三疊》韻味十足,其聲悠遠玄靜,正與“正身凈心”之禮儀主旨和諧。
《禮記》曰:“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義之始,在于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而后禮義備。”本章“正身之禮”便取法于此。由于時間有限,只能展示“正容體”一項,力求以點帶面,凸顯“童蒙養(yǎng)正”的禮儀精神。古人是如何“正容體”的?朱熹《蒙童須知》中有滿意的回答——“大抵為人,先要身體端整……男子有‘三緊’,謂:頭緊、腰緊、腳緊。”據(jù)此,我校的開學禮便從“三緊”入手,并賦予其新的含義——“所居一屋不掃,難掃天下異端。學子一容不理,何以理順人間”。古代學者有“四明”之說:“明心術之要,明威儀之則,明衣服之制,明飲食之節(jié)。”我們可以這么理解:“衣服之制,飲食之節(jié)”重外在的“正身”;“心術之要,威儀之則”重內在的“靜心”,身心皆正,人乃“四明”。青島為明學校也有“四明”,一明“細節(jié)”,二明“習慣”,是為“正身”;三明“素質”,四明“品味”,是為“靜心”。因此,為明的學生出游,屢受路人們贊許;為明的孩子參賽,屢有國家級斬獲,也就不足為怪了。
中國文化崇尚“水的智慧”,《道德經》中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古代入學典禮中的“凈手禮”意蘊深遠——清水凈手,十指連心,故凈手意寄凈心,凈心意寄取法自然之道,參悟圣賢之德。為明的“凈手禮”得其要詣——勸戒六種缺點,弘揚六種德性:一凈惡丑,善美長存;二凈虛假,真純長附;三凈驕奢,簡古長依;四凈浮夸,誠實長在;五凈輕狂,謙敬長隨;六凈怯懦,智勇長伴。
三、拜親祭圣
編鐘在古代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見于廟堂之上,貴族之會,祭祀之所,大典之時。本章以編鐘雅樂貫穿,演繹出莊重高雅的典禮氛圍。古代入學禮儀中有“拜師之禮”,學生須先九叩孔子神位,再三拜教書先生。我校制禮者保其尊師重教之蘊含,省去三拜九叩之繁縟,童子僅行揖禮。
針對今日社會道德滑坡,獨生子女浮躁之現(xiàn)實,制禮者認為復興傳統(tǒng)美德,首先要復興孝悌倫理。《禮記·祭義》中說:“孝子之有深愛者,必生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可見,欲去其浮躁,生其和婉,須從弘揚仁孝入手,因此我校在典禮中設置拜親之禮。今日社會理想主義萎靡,普遍缺乏敬畏,急需重構人文家園,回歸終極精神。知孝者必知敬,“親親”者可“尊尊”,所謂“尊尊”,就是對高尚的事物存恭畏之心。因此,本章省去拜師而不省拜親;保留尊孔并奉以祭菜,實是以“親親尊尊”為“表”,揚“孝悌敬畏”之“里”。
《禮記·學記》中記載:西周時學校開學,官員要穿禮服、戴禮帽,以蘋、藻等祭品祭祀先圣先哲,以示尊崇之心,此乃“皮弁祭菜,示敬道也”。這里的“蘋”,指水芹菜,是那個時代的佐餐美味和祭祀佳品;《詩經·周南》中有描寫先民采蘋、采藻,用于祭祀的詩句。本章禮儀選了芹菜充當祭品,除此之外,還有蓮子、紅豆、紅棗、桂圓。此五種果蔬,若再加上十條干肉,便是古代學子敬獻先生的“六禮束脩”。我們把橙子也端上了供桌,雖說橙子沒有什么“背景”;自古從未入祭品之列,但只要寓意美好,我們大可不必拘泥古制。
《禮記》中說:“夫祭之為物大矣,其興物備矣。順以備者也,其教之本與?是故,君子之教也,外則教之以尊其君長,內則教之以孝于其親。”引文大意為:祭祀作為一件事情可以說是夠大的了,祭祀時薦獻的供品夠完備了。恭順的心再加上完備的祭品,這大概也就是教化的根本吧!所以君子的施行教化,就是教育人們在社會上禮敬尊長,在家庭中孝順雙親。本章禮儀定名為“拜親祭圣”,其中典故您了解了吧!
第四章:先師啟智
周朝開始,便有了“小學”、“大學”之分。大學教授詩、書、禮、樂,小學講解文字訓詁,后來“小學”漸漸成為“文字學”的代稱。
古今小學教育皆以識字、句讀為主,故本章節(jié)首先推出“先師解字”環(huán)節(jié)。制禮者從甲骨文、金文(古代刻在高級青銅器皿上的銘文)中選取“學”、“教”、“習”、“奮”四字,孫玉強校長登臺,引導四位蒙童逐一認字,并借此闡明學習之道。
孫校長:(簡單提示之后)孰識此字,造義為何?
童子甲:此字為學習的“學”。上邊猶如雙手,不輟研習算籌。下邊猶如屋宇,童子此中深究。
臺上臺下學生:我等今日入學,莫負大好春秋。不畏寒窗清苦,立志努力追求。
……
書法教師王子斌現(xiàn)場揮毫,一俟童子答對某字,王老師便將該字寫成大楷相贈,接著孫校長筆蘸朱砂,在童子眉心處點一紅痣。“痣”與“智”、“志”諧音,如此,“先師啟智”之內涵,相信您明白了吧!
“啟帳之禮”是青島為明學校的“專利”?!逗鬂h書·馬融傳》記載:“(融)常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后列女樂。”后世便以“設帳”代指開設書館招生授課。本章節(jié)使用的帳子,是由總務處李娟老師縫制而成的。李老師將四根2.3米長的竹竿固定在一塊3米×2米的紅色雨布上。典禮時,四名同學將其抬到舞臺中央立起來,每人握住一根竹竿,而后同時向四個方向走,一方大帳便展然而成。接著,兩名童子抬著裹著紅綢的匾額,從大帳穿過走到臺前。禮官李若閣邀請雷校長上臺啟帳,雷校長扯下紅綢,匾額上赫然顯露由王子斌老師題寫的“精舍肇明”四個正楷大字。古代以“精舍”指代私立學校,肇是“開始”的意思,則“精舍肇明”,寄意為明好開端;古人也以“精舍”代指人的心靈,“精舍肇明”亦有青島為明學校將引領學子走向大好前程之寓意。雷校長的即興演講一如既往的精彩;較之從前,又平添了三分激動。
古人頌三光,其名日月星。日月生光彩,群星為掩映。
古人頌七曜,日月與五行,金木水火土,七曜最光明。
服務五星級,理念日月明。三光并七曜,學子好前程。
典禮結尾引出“三光”、“七曜”,皆是傳統(tǒng)文化中的專有名詞。“三光”指日、月、星,“七曜”指日、月、金(太白)、木(歲星)、水(辰星)、火(熒惑)、土(鎮(zhèn)星)。日、月為“明”,五星閃耀,對應我校的名稱和閃光的教育理念,以及“五星級服務”的承諾。
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意思是:進入一個國家,只要看看那里的風俗,就可以知道該國的教化如何了。如果您走進青島為明學校,您會贊嘆這里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這里的教師朝氣蓬勃,可堪師表;這里的學生笑容洋溢,宛如春花。這里有豐富多彩的課程,供學子選修;這里有中西合璧的文化,給學生啟迪。這里對校園暴力零容忍,這里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身心健康最關心,因此,這場精彩厚重的國學開學典禮才能誕生在這里。典禮不僅受到了觀禮家長的高度贊許,還獲得了媒體的關注。
“入其‘校’,其教可知也。”這里有一所好學校,這里有一個好校長,這里有一批好老師,這里有一群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