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禮儀|青島為明學校重陽國學匯報晚會暨禮儀展示活動:精廬禮頌重陽節(jié),國學宴饗為明人
膠澳的秋季來得爽利,一夜之間迅疾瓦解了潮濕的苦夏;為明的桂花香得透徹,百步之外倏然降服了心底的煩憂。重陽即將歸寧,秋韻不思散場,海如幽藍地毯,天似湛藍穹頂;海天之間,我們的校園像一顆打磨了三年的藍寶石,濃縮了天的清深和海的理性,愈加璀璨地閃耀著大氣高遠的特色教育之光。
10月19日,在這“九九”將儀之際,欣逢督導組(崔增亮教授、董寒融老師、傅添博士、付雪松校長、刁紅艷老師、程曉紅老師)蒞臨指導,我校特地推出了這場“重陽國學匯報晚會暨禮儀展示活動”以為答謝。禮堂中童聲鳳鳴,童趣攢動,蒸騰起濃度超標的躍躍靈陽之氣;可愛的學子們如滿堂金菊弄影爭妍,將九位發(fā)凝霜雪的老人家凸顯得極其鮮明。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詩云:“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此時此刻,青島為明雷麗霞校長、專家崔增亮教授,以及小學部專門請來的七位學生的祖輩皆過“耳順之年”,恰如“中有孤叢色似霜”;也是“白頭‘人’入少年場”了,你們雖是“少數派”,卻是這里的“絕對主角”,就讓這滿堂“金菊”簇擁你們的潔白,贊美你們的德操,為你們奉上真摯的重陽祝福吧!
明堂祭天贊天高
本次活動分為三個板塊,分別祭禱“天、地、人”,以 “天久、地久、人長久”之“九九(久久)”雅意,首應重陽“九”。古代絕大多數禮儀都結合“詩、樂、舞”,故而編者在每章加入緊扣主題的歌曲、樂器、舞蹈節(jié)目各一,三章共九個節(jié)目,再應重陽“九”。在主持詞和祭祝文中,滲入九處有關古代尊老、養(yǎng)老的常識與典故,以強化展示活動的知識性,三應重陽“九”。還有一個“九”!就是活動只有九天的準備時間,我們沒有辜負這一年一度的“重陽九”。
明堂,是周代帝王用以祭祀青天、配祭祖宗、朝會諸侯、發(fā)布政令的地方,我們則將其解釋為“為明之禮堂”(但求先祖不要怪罪)。來自七年級“英才班”的小禮官劉佳音機靈聰穎,把控著禮儀的節(jié)奏,她首先邀請孫玉強副校長登臺,高誦依“天分九野”的理念寫成的《為明重陽祭天辭》:“惟天惟清,遙遙九重。恒分九野,成此蒼穹。東曰蒼天,生機萌動。東南陽天,純朗明通……”祭詞讀竣,全場觀眾起立,行三揖,禮拜青天。接著,劉佳音宣讀《為明重陽舜帝祭辭》:“惟帝虞舜,萬古稱尊。父頑母囂,弟傲無倫。不計仇怨,報以德仁。孝悌之道,錫嘏萬民……”以追思最早提倡敬老的上古仁君。舜帝名“重華”,傳說他每只眼有兩個瞳孔;中醫(yī)理論認為眼睛是“至陽之物”,因此,《祭詞》中演繹出“其名重華,目有雙瞳。目為至陽,重陽天成”,雖說此“重陽”非彼“重陽”,但編者也算是發(fā)揮想象應了節(jié)日的景。青島為明學校鼓勵創(chuàng)新,兼容并包,從不輕易扼殺孩子們的奇思妙想和員工們的大膽創(chuàng)意。
也許有人會說:祭文寫得太難,觀眾們不會全部看懂,對此,編者做些解釋:第一,為明的祭文要保證寫作質量,力求原汁原味,不一定要觀眾全懂,只要讓他們感受到莊重況味就好了。曲阜孔廟每日都舉行“開城儀式”,其祭文也不通俗,卻能令形形色色的參觀者不知不覺中肅然起敬。不要局限于某一次活動,只要有質量,就有供今后校際交流的價值;拿到其他相同的大場合,我們的東西也會不丟人。第二,為明的祭文要保證知識含量,成為今后編纂國學課本,施行特色國學教育的素材。我們可以把近年來所有關乎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祭文搜集起來,以解讀祭文的方式傳播知識;訓練學生文言文寫作的能力,此中之獨特性、原創(chuàng)性,恐怕別的學校尚不可比擬。第三,為明的祭文要保證詞匯難度,作者有意識加入一些生僻字詞,以擴充學生的文言詞匯量,為今后閱讀擴展、研學活動做準備。編者所選的生僻字詞其實并不生僻,都是在“四書五經”中常見的。我校重視閱讀,今后國學教育的“重頭”之一便是指導學生閱讀國學經典,所以,現在應做些起碼的鋪墊。如今,“研學活動”方興未艾,編者猜測:江南的園林定會成為研學熱點之一?!稙槊髦仃査吹奂擂o》中有“錫嘏萬民”一句,其實就是“賜福萬民”的意思,之所以用“錫嘏”,是因為以蘇州園林為代表的江南園林注重文化氛圍的營造,往往在門楣、窗欞等處寫上吉祥語,“錫嘏”二字就常見于江南園林??傊?,國學教育不是“種莊稼”而是“種松樹”,故宮、孔廟中常見蒼松翠柏,卻沒見過玉米、小麥。
西學祭地頌地久
《禮記》中說:“祀乎明堂,所以教諸侯之孝也。食三老五更于大學,所以教諸侯之弟也。祀先賢于西學,所以教諸侯之德也。”傳說古代明堂與辟雍(太學)是一座建筑,祭天時稱為明堂,禮人時叫作辟雍。“西學”指周代的小學,姬周朝在這里祭祀先賢,目的是“所以教諸侯之德也”,而“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大地本是德操的象征,所以,我們在重陽禮儀中,設計了在“西學”祭祀大地的環(huán)節(jié)。明堂、辟雍、西學都可指學校,而我們的重陽祭祀,恰是在為明校園中舉辦的,可以說,設計者近乎完美地為本次活動找到了文化依據,雖說“西學祭地”是杜撰的,但也并非憑空胡言。
本章由六年級3班劉清臻同學擔任禮官,禮儀伊始,助手端上祭品茱萸酒。上一章用菊花糕祭天,本章節(jié)以茱萸酒祭地,兩章的祭品緊扣重陽主題,蘊含“天高地久”之意。孫玉強副校長再次受邀登臺,高誦依“地分九州”的理念寫成的《為明重陽祭地辭》:“惟地赤縣,泰山黃河。山河壯美,強漢盛唐。冀州有禮,文明發(fā)祥。兗州有仁,孔孟之鄉(xiāng)……”編者把儒家文化中九個關鍵詞融入祭文,使九州平添神采。觀眾全體起立,三揖大地之后,禮官宣讀《為明重陽漢文帝祭辭》:“惟漢文帝,治國有方。輕刑薄賦,與民休養(yǎng)。崇節(jié)尚儉,勤政興邦。至悌為本,保民而王……”以此緬懷這位最早大力落實國家養(yǎng)老政策的先賢。對于古代禮儀,我們不要拘泥,也不能憑空瞎編反而自詡為創(chuàng)新;要去粗取精,關鍵是從中提煉出精神意蘊而光大之。古代禮儀沒有從養(yǎng)老的角度祭祀過舜帝,更沒有祭祀過漢文帝,但在重陽這樣頗有敬老意義的節(jié)日中,其功勛自然凸顯,自當受祭拜。我們首創(chuàng)了祭祀兩位先賢的禮儀,雖說祝禱程式依舊、禮辭格式依舊,卻抓住了古代禮儀的精髓——弘揚人文關懷,昭彰人文精神。
本次活動中,我們見縫插針,不放過任何傳播知識的機會。如本章,古琴曲《仙翁操+笑傲江湖》的串場詞編排得也算有知識含量:
主持張藝瀟:《禮記》上記載:“夏后氏養(yǎng)國老于東序,養(yǎng)庶老于西序。殷人養(yǎng)國老于右學,養(yǎng)庶老于左學。周人養(yǎng)國老于東膠,養(yǎng)庶老于虞庠。”(這個在屏幕上打出了引文)
禮官陶梓涵:您等等!我知道,“庠”、“序”是古代的學校!看來古代養(yǎng)老也是徒有其表,讓老人住學校,六個人一個屋,睡上下鋪,早上還跑操嗎?
主持張藝瀟:古代的老人住在學校,是因為老人擔負著教育后代的責任,居住條件肯定不錯!您就別瞎琢磨了!
主持陶梓涵:哈哈,那我們現在在學校舉行重陽敬老禮儀,不是正合適嗎?請欣賞青島為明學校為老人奉上的古琴曲《仙翁操+笑傲江湖》。
如今,青島為明學校正在完善“墻壁上的博物館”等國學教育項目,讓學生走進校園,不論走到哪兒都能接受教育,力求做到“步步有常識,俯仰見真知”。
辟雍饗人敬尊長
本章由劉佳音、劉清臻擔任禮官,現引用一段主持詞,以為注腳:
禮官甲:辟雍是周代的最高學府,后來更名為太學?!抖Y記》曰:“(古代天子)食三老五更于太學,天子袒而割牲,執(zhí)醬而饋,執(zhí)爵而酳[yìn]……所以教諸侯之弟也。”
禮官乙:古代,天子要在太學中宴請三老、五更,天子要袒開衣襟親自切割肉食,捧著醬請老人們吃,端起酒請他們漱口,這是為了向諸侯示范如何尊老養(yǎng)老。
禮官甲:“三老五更”是國家授予有德行老人的榮譽職稱。“三老”為一人,“五更”亦為一人,《后漢書》解釋說:“三老,知天、地、人事者;五更,知五行更代之事者。”這里的“三、五”,指的是“三辰五星”,寄意有有德、有才、有名望的老人,如天上明星,照亮萬民;為人間導師,指導后輩。
本章禮儀,基本遵照古禮程式,恭請德才兼?zhèn)涞念檰枴⒃锥紟煼洞髮W教授崔增亮先生充當“三老”;原打算請雷校長引領崔教授上臺,共同完成禮儀,但雷校長似乎不愿以天子自居,委托孫玉強副校長替代行禮。古禮中有酒有肉,故本章的祭品設計為香腸和香檳酒——香腸、美酒,寄意“長長久久”;香腸美味,香檳甜潤,寓意“香香甜甜”,以此祝愿老年人幸福長長久久,生活香香甜甜。
古代文獻中,多有天子在辟雍敬老的記載,其中要數《周書·于瑾傳》中記錄的規(guī)格最高。北周保定三年(563年),高祖宇文邕為重臣于謹舉行了敬老禮儀,于謹以“三老”的身份出席。當時,宇文邕可謂屈尊,先“迎拜門屏之間”,又“跪設醬豆,親自袒割”,并“親跪授爵以酳”,最后“北面立而訪道”。前面“三跪拜”,而后“北面立”,要知道古代帝王當“南面聽天下”,即面南背北,“向明而治”,于謹所受之榮寵,可謂亙古無及。本章引用于謹在當年禮儀現場對宇文邕說的一番話,稍作增改,請崔教授宣讀,以為訓誡:“治校如治國。木受繩則正,人從諫則圣。自古明王圣主,皆虛心納諫,以知得失,天下乃安,唯校長念之……”言畢,孫校長恭敬稱謝,尊老敬長之意味油然而生,全場報以熱烈的掌聲;至此,整個重陽禮儀展示活動禮成。
春風桃李一杯酒,夜冷江湖三載燈。盞盞為明凝皓月,回眸風雨一程程。青島為明學校辦學三年,成果顯著,在這重陽前夕,編者再次推出歌曲《傳燈》,獻給年逾六旬的創(chuàng)業(yè)者雷校長?!秱鳠簟吩?月30日我校小學部舉辦的“中秋祭禮”中首演,反響不錯。當時四十八根蠟燭皆順利點燃,可在本次“重陽展示”活動中,臨近雷校長的一根蠟燭卻怎么都點不著。然而編者認為這恰是吉祥的征兆:“九”是最大的陽數,但不是至陽的陽數,不然重陽節(jié)就不會是老人節(jié)了。“九”不完美,然正因為不完美,才有發(fā)展的內驅力,從而“九九歸一”——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相信在雷麗霞校長的指導下,我校定可“九九歸一”,再創(chuàng)新高。
茱萸九串在基層
茱萸并不是一種花,而是一種類似于紅豆的果類,具有殺蟲消毒、逐寒祛風的功效。古人在重陽采擷茱萸果放入布袋,再將布袋綁在手臂上,以求登高時避蟲免病。下面提到的九位老師都不算什么領導,卻如九串茱萸,挺秀于為明學校,守著正氣,默默奉獻著青春。
王蕓老師擔負著組織節(jié)目、監(jiān)督排練等多項任務。九天之中,王老師多線作戰(zhàn),幾近透支。她在微信上曬過一張圖片,可作為其辛苦的注解:圖片上攝下兩列閃光的門牌號,應該是她家的單元門;曬帖時間是10月18日21:54,帖子題目為:又是這個點到家。
花琳琳老師是前兩次禮儀展示活動的主力,這次雖未挑大梁,卻也跑前跑后,巨細諸事,盡皆辦得穩(wěn)穩(wěn)妥妥。編者本人不太懂事,不管休息還是工作時間,只要有事情就給她發(fā)微信求助?;ɡ蠋煆臎]有表現出半點不耐煩,大多第一時間提供了幫助。
音樂老師宮蕾初為人妻,匆匆“蜜周”(不是蜜月)回來,就馬上投入工作。本次活動中,她負責三個歌曲節(jié)目:《禮》、《山楂樹》、《傳燈》,過去的一個星期,她幾乎每天中午都釘在琴房,勤勤懇懇訓練學生。演出結束后,她在微信上曬出和老公晚餐所吃的飯菜,時間是10月19日22:38。
由于時間緊,任務重,活動策劃者差不多是以“命題作文”的方式給老師們布置了節(jié)目內容。舞蹈老師張楊受命編舞《麻姑獻壽》,沒想到僅僅一個星期時間,她就把幾個十歲左右的小姑娘訓練出了“仙氣”,作為一位剛畢業(yè)的新人,有如此教學能力,理當為她點贊。
舞蹈老師劉蘆瑩一俟領到《洞庭瑞鶴》的“命題”,便一門心思地開始改編舞蹈,教授學生。劉老師是出了名的追求完美者,直到演出前幾個小時,她還在禮堂中訓練學生,不厭其煩地糾正弟子們每一處細微的紕漏,一訓就是兩節(jié)課。
薩克斯老師于洋為人風趣可愛,工作從不拖沓。除了自己的節(jié)目,他還負責為于芯同學的吉他彈唱伴奏雙簧管。最后一次彩排時,他發(fā)現學校音響條件有限(對于老師無任何影響),便電告朋友及時送來了電箱吉他,保證了于芯同學的演出效果,使于姑娘一曲成名。
打擊樂老師蘇磊不屬于小學部,卻如小學部一員,潛心編排節(jié)奏,認真指教弟子,毫不含糊。過去的幾天中,編者在辦公室中,常常聽到從音體美樓排練室中傳出的鼓聲。正式演出那天,蘇老師的弟子段曉萱等以一曲《重陽登高慶龍虎》鏗鏘開場,倏然沸騰了觀眾的熱情。
古琴教師于小斐在上次“中秋祭禮”中,擔任四個章節(jié)的古琴伴奏,為儀式增色不少,由于“中秋報道”的作者一時疏忽,沒有在文中提到她的名字,淹沒了她的功勞。本次重陽活動,于老師依然默默參與著,但你不會被遺忘了,感謝你在小學部最近三次大型活動中所做的貢獻!
陳紅老師是演出現場的服務者,由于組織者沒有對其進行必要的培訓,于芯同學彈唱時,陳老師不知道該如何調整麥克風支架,使演出效果略受影響。錯不在她,但她卻頗感自責,兩次找到組織者道歉。遇事不推諉,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反思的老師,絕對是可以信賴的人!
活動已經結束,緊張暫告段落,希望可愛的老師們中午可以小睡,晚上按時下班;有時間陪孩子逛逛公園,有時間和家人看看電視。楊萬里有詩曰:“莫問明年衰與健,茱萸何處不相逢。”未來如何,我們難以預料,但只要有這樣的一串串、一樹樹紅彤彤的茱萸植根在我們的校園中,守候在每一個“九九歸一”的檔口,為明的事業(yè)就會永無衰竭,一年比一年健朗。